科研要闻

首页 > 科研要闻 > 社科要闻
MENU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 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部年度工作会议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方向,遵循规律,提高质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推进社科各项工作。

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继续贯 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 .深化拓展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抓好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教材修订工作,以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继续深入回答“六个为什么”等重大问题,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总结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两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相关教育的试点工作,召开现场会,宣传和推广 成功的经验。 研究制定研究生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2010年秋季开始试点。继续组织编写《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制作《时事》VCD,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2 .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组织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资助计划,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使用与四本教材相对应的《教学案例》,推动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征集、评选本科四门课程“精彩一门课”、“精彩教案”(全程)、“精彩多媒体课件”(全程),提高教学方法研究整体水平。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和相关资源供教师学习、借鉴。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总结交流教学方法改革的好经验、好作法,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3 .搭建提升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做好每年六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和每年两期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四门课2010年版修订教材的学习培训,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开展示范培训,各地各高校组织全员培训。继续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计划、骨干教师国内外参观考察计划。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完善师资基本状况数据库。

4 .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宏观指导。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健全督促检查体系,修改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科研机构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指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组建新一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建立高校定点联系制度,定期到高校听课。

二、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制定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重点,谋划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1 .谋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制定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2010-202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围绕面向2020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重大前沿问题,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战略研究。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调研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规划。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部署新一轮“繁荣计划”。

2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专项。启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专项。设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课题,深入开展党史党建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

3 .切实加强高校社科研究的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报告会管理,加强中外合作研究管理,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长效工作体制和机制,严防敌对势力对我高校的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 .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实施《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继续办好中央六部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与中宣部联合召开研修工作会议,部署新一轮研修工作。创新研修班管理,进一步提高研修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提高办班质量和水平。

5 .完善项目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加大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续支持力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专项,设立教育政策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与述评课题。做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工作和“十二五”科研规划,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启动新一轮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6 .加强项目中后期管理,加大成果宣传转化力度。以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细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着力加强项目中后期管理和经费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建议》,实施高校研究报告资助计划,支持高校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发挥资政服务主力军作用。继续编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

7 .整体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与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召开“高校学风建设视频工作会议”。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学风建设重点热点问题调研,发挥专家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并印发《教育部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8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学术发展。充分发挥教育部社科委参谋咨询作用,提升社科委学部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召开医药类、农林类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举办“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编辑出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201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和《2010年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做好全国R&D清查和社科统计工作。加强高校社科文献中心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建设。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数据库建设。

三、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教育系统出版社繁荣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并完成部直属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促进教育系统出版社在新形势下继续繁荣发展;在全面推进出版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探讨促进教育出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坚持正确出版导向,适应新的管理方式,为出版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 完成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督促各校规范转制:认真做好转制工作中资产和财务方面的工作,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建立起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又适应高校出版社自身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探讨并确立新体制下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研究高校出版社在完成转企改制后新的校内管理体制,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出版社管理的若干意见》,为高校出版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完成部直属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基本规程》的要求,做好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家部直属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服务工作。协调反映转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争取体制改革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国内出版集团组织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及集团优惠政策的调查研究,协助做好组建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的论证工作。

3. 调研部直属单位、高校主办社科类报刊单位的体制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质量第一的原则,配合有关主管部门提出部直属单位、高校主办社科类报刊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4. 加强高校出版社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研究高校出版社定位、特色与模式;在全国出版业集团化发展形势下高校出版社联合发展的目标与思路;“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思路与措施;高校出版社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进高校出版社利用数字出版手段,实现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5. 推进名刊工程建设。组织入选名刊工程的学报交流建设名刊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和影响力。

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指示精神,教育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部党组提出的各项要求,牢记“两个务必”,落实“约法三章”,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2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型司局和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3 .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工作,提高公文运转质量和效率,加强宣传、信息、电子政务、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TOP